美国北内华达州职业学院在其网站首页醒目位置,摆放着本学院的宣传视频,其场景均为该校毕业生接受校外咨询者访谈,诸如“这所学校的教室很小,让我在上课提问时不会感到紧张”,“学院的老师会牺牲自己周末的时间为我辅导到很晚”,“学院教会我学习,支持我找到工作,即使在毕业后也为我提供帮助”之类。每段访谈不超过两分钟,足够的信息量来自不间断的滚动刷新,以保证那些随机打开这个网站首页者的新鲜感。
“学生就是活广告”,学者这样点评这个宣传视频:学生的种种感受足以触动网站浏览者的神经,至于校史、教学资源、培养目标、办学定位等信息对于他们大多是冗余的。
告诉考生及家长选择本校能获得什么,为什么非选本校不可……如此直白地传递自己的招生宣传意图,不仅流行于以传授职业技能为办学目标的美国职业类大学,而且还出现在香港综合类大学,比如香港中文大学的宣传片,也是以几名在读学生的感想开头,片子虽然仅仅几分钟,却足以让观者知道在这所大学读书,能获得怎样的教育服务,学生们有怎样的学习生活等这些关键信息,而不是通过历史悠久、校园优美,成果辉煌、会标展示、领导出镜等画面,让观者慢慢“意会”。
近年,国内许多高职院校正在经历生源萎缩带来的压力,也可以说是一种被选择的压力。与那些有种种工程、计划“护航”,以提前招生和优惠录取“抢生源”的名校相比,处在被选择境地的高职院校,岂敢怠慢学生?比如,高职院校的入学者被理所当然地期待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然而很高比例的高职新生并没有具备高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平及综合素质。对于这部分接受高职教育有难度者,校方能否另辟补习教育的服务,作为这些学生进入正规的高职教育课程的准备?
总之,被选择其实是一种机遇,如果能迫使国内高职院校从如何吸引考生,到如何提高培养质量和服务水平方面多着笔墨,这样的高职院校就可以同样拥有讲述本校丰富的校园生活的底气。学生选择就读高职教育的决定性因素,毕竟是对其收益(毕业后的就业收入)的较高估计。
高职院校在办出自身活力、个性和特色,提升高职教育吸引力的过程中,应牢牢记住学生就是活广告,便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切实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