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欢迎您的光临,现在的时间

 首页 | 组织结构 | 新闻公告 | 专业建设 | 课程建设 | 实践实训 | 科研工作 | 教学督导 | 规章制度 | 教学成果 | 相关下载 
 
 通知公告 
 教务动态 
 教育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公告>>教育要闻>>正文
内涵建设需要教研的科学引领
2012-05-09 14:49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稳定规模、挖掘内涵、提高质量”,亟待加强地方职业教育教研机构的建设。然而,目前地方职教教研机构的建设还很不完善,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新一轮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教育部有关调查显示,市、县两级职教教研机构的设置比例明显偏低,全国只有28.5%的地级市成立了职教教研机构,县级职教教研机构的设立仅为1.3%。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归属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管辖,因而常规性、基础性、统领性的教研工作也应该在市、县两级层面展开。显然,市、县两级职教教研机构设置薄弱,势必影响本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张金英

3月28日,《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刊登了“中职教研半瘫痪状态,谁来管”、“建立规范化教研制度”两篇关于职业教育教研工作的文章。作为一线职业教育教研员,我们认为这样的声音发出得很及时,处于内涵建设阶段的职业教育确实太需要教研的科学引领和强力推动。有感于此,也有感于近几年浙江杭州职业教育教研工作的创新发展,写下本文,也是对两篇文章的一种回应,希望有更多地方的职业教育能像杭州一样重视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对经济社会的服务力和贡献力,亟待加强地方职业教育教研机构的建设。

浙江省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成立于1993年,是浙江省最早建立的独立设置的市级职教教研机构。

近20年来,职教研究室在深化改革中壮大、在不断创新中发展,积极主动承担起“服务、指导、研究”三大职能,大大增强了杭州市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的服务力和贡献力。

同时,职教研究室与25个市级专业教研大组、1个市级教科研大组以及各学校专业教研组、教科室,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三级职教教研和科研网络,并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开展各专业(学科)教学研究活动和职教科研工作,特别是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顶层设计,增强教研机构服务能力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职教研究室一直秉承着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发展方向来明确自己的思路和行动,作好顶层设计,确立为教育行政决策和基层教学改革实践服务的意识,真正做到教研一体,增强服务能力。

近年来,职教研究室工作职能逐步从单一向综合转变、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积极为教育行政决策进可信之言、献可行之策;在成果形式上,努力向建议、报告转变,向议案、提案转变,向大众化的表述转变,主动为教育行政部门做好相关调研工作,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咨询和建议。协助杭州市教育局、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实施学分制的指导意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评估条例”、“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努力推进杭州市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协调发展,有效地发挥了职业教育研究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的功效。

与时俱进,推进职业学校内涵建设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研要求也越来越高,职教研究室不断转变工作方式,善于从理论与理论的冲突、实践与实践的冲突、理论与实践的冲突及各种混合冲突中,找到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职教研究室围绕职业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了一系列重点课题的应用性研究,一批学术价值高、实用性强、影响面大、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成果,如专业课教师在职培训的研究、汽修专业技能“六步教学法”、学分制、创业教育的研究等,成为杭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亮丽的风景线。

自2006年浙江省启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以来,杭州有5所学校参与了省职成教教研室牵头的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汽修、服装、网络维护与管理、动漫等5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制订。近两年,以杭州中策职校、杭州电子信息职校、杭州开元商贸职校为研发主体学校的杭州市教育局“申报团队”,经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委员会审核通过,分别承担了烹饪、应用电子技术、电子商务等9个专业的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同时,杭州旅游职校、杭州中策职校等9所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基地学校”。

双进双出,引领教师专业化职业成长

2006年以来,职教研究室高强度实施“中职师资素质提高计划”,充分运用政策引导力、专项资金支持力、政府推动力、评优倾斜力和媒体宣传力,重点解决数量、质量、结构、制度4个方面的问题,成功破解了制约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有效提高了全体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杭州市中职师资队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并且均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特别是高技能“双师型”教师和高级职称比例居全省首位。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全市形成“双进”、“双出”、“双赶考”的可喜局面:“双进”——教师进企业,技师进校园;“双出”——教师出国培训,赴高校进修;“双赶考”——上半年学生技能大赛,下半年教师技能大赛。2011年6月,杭州市37名选手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得5枚金牌、13枚银牌和11枚铜牌,充分展示了中职师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和精湛的专业技能。现在,凡是“行动计划”的参与者都成了实践改革的先行者,先后三届评选出的30名十佳优秀“双师型”教师,成为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的领军人物。教师不再是被动地学习,主动学习成了习惯,“即时教研”、“小型教研”随时可见。

改革创新,助推实训基地高品位建设

2005年以来,职教研究室全力以赴指导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行动计划”,全市中等职业学校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凸显了基地的“职场”效能,满足了学生的就业预期。目前,全市建有市级示范专业72个、实训基地42个,涵盖10个区、县(市)39所职业学校的13个大类专业,在校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60%以上,初步形成每所骨干职业学校都有1个以上市级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每所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都有1个以上省级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的格局,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能力不断增强。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实训基地,使学生一入校门就接受企业岗位环境的熏陶,在竞争的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和内在驱动力;“职场化”的实用技能训练,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使学生和用人企业在签订正式用工合同之前就有了相互了解的机会,真正做到双向选择;“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习,形成了“项目化实训”等多种就业保障模式,并逐步形成高效的就业保障体系。

转变方式,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惠民贡献力

职业教育的评价要以教育惠民贡献为导向,职业教育办得满不满意,要由企业来说话,要由老百姓来说话。职教研究室通过改革创新,转变以学校为单一主体的内部评价方式,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逐步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围绕需求评估学校办学,促进学校办学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技能考核学生学习,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除为中等职业学校提供教研服务外,职教研究室还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主动开展面向企业职工的新技术培训,指导开发涉农培训项目,为农村预备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服务,参与城乡居民“双证制”培训任务,把职业教育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提升职业教育惠民贡献力。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杭州已经连续20年保持合理的中等教育结构,并不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刻意调控。“普高职高1∶1,职高略多”,已经是杭州老百姓自由选择的结果;“学生愿意读,学校愿意招,企业愿意要”,已成为杭州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标志。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主任)


关闭窗口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  ICP备案号:陕ICP备06001102号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