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欢迎您的光临,现在的时间

 首页 | 组织结构 | 新闻公告 | 专业建设 | 课程建设 | 实践实训 | 科研工作 | 教学督导 | 规章制度 | 教学成果 | 相关下载 
 
 专业设置 
 重点专业 
 专业发展 
 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专业建设>>专业发展>>正文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2010-09-05 15:13  

20062010年)

 

为了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和《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文件精神,加快我院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引领我院专业建设的改革和发展,凸显我院办学特色,特制定本建设规划。

一、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品牌意识、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不断加强专业结构调整和新办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遴选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佳、发展潜力大、特色较为鲜明的传统优势专业重点加以培育和建设,逐步建成品牌和特色专业,以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推动我院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带动我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特色专业建设原则

1、优先发展原则

坚持把特色专业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学院发展规划优先安排特色专业建设,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特色专业建设,教学资源投入优先满足特色专业建设需要,通过优先发展特色专业引领学院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发展。

2、社会需求原则

主动适应汉中及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依据汉中市“十一五”、“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专业群建设为依托,重点建设以医药护理、农林、汽车、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经济管理类专业为重点的特色专业。

3、校企合作原则

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以校企密切合作为基础,构建以实践技能培训与行业资格准入相融通的课程体系,不断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深化特色专业的内涵建设,推动学院专业建设与发展。

4、创新发展原则

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特”的专业建设发展思路,坚持走“内涵式、精品化”的发展道路。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三、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主动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结构调整。在传统优势专业和新设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优良、质量上乘的要求,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形成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建设一批社会需求高、优势突出、条件优越、服务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评价好的特色专业。并以特色专业建设带动与其相关专业建设,促进学院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具体目标:力争到2010 年底,建成56个院级特色专业、重点建设专业;建成12个省级特色专业或重点建设专业。

四、特色专业建设思路

1、在专业建设理念上,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加强教研,开拓创新,彰显特色”。把育人作为专业的根本,把质量作为专业的生命,把创新作为专业的动力,把品牌作为专业的基石。注重提高特色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2、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对各种高技能人才需求坚持“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3、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为目标,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教师资源的结构优化和合理配置;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不断完善引才、留才、用才的良好工作机制,着力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制度留人的工作环境,用好现有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4、在教学改革上,坚持以学生为本,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促进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大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促进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和普及;实施教学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教学工作评价体系。

5、在专业建设上,确立“增加数量,适度规模;调整结构,适应市场;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专业建设思路。以重点专业、精品课程、优秀教学团队等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特色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

6、在课程建设上,依据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加强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力抓精品课程建设。

7、在实践教学上,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加强专业实验室及综合实验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切实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8、在教学质量监控上,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并逐渐形成特色。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学习的教学评价体系;要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竞争、激励、约束、评价机制,形成一个能够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有效的监控体系。

五、特色专业建设标准

学院确定的特色专业,经过建设应达到以下标准:

1、本专业建设规划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清晰的改革思路;能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重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建立有社会用人单位相关人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建设和具体教学环节,在学院与企(行)业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

2、本专业12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带头人,3名以上骨干教师,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要,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达到50%以上,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教师达到20%以上;专任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较强;有2门以上院级精品课程;有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措施,形成实践技能课程和顶岗实习主要由兼职教师讲授和能工巧匠指导的机制。

3、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能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改革。

4、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经费投入能够满足专业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了具有模拟仿真条件和真实职业氛围的院内实训基地,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50%实践教学管理规范成效显著。

5教学基本文件齐备,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手段先进,执行严格。有教研教改计划,积极组织集体教研活动;有教学督导机构并对教学进行了经常性的有效督查; 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录取新生平均报到率85%毕业生当年年底平均总体就业率90%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90%

六、特色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院长、教学副院长对全院专业建设工作负有领导责任。各教学系要把特色专业建设列为本系的“一把手”工程。教务科研处要加强对特色专业建设的业务指导。学院要为系部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提供充分的学习、培训机会,努力提高专业建设能力。

2、加大经费投入

根据各特色专业的建设规划,加快教学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添置更新教学设备的投入,保证特色专业建设经费。设立教学改革与研究专项经费,提高教学资料的经费投入,逐年扩大图书购置经费,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3、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双师结构等角度入手,结合专业建设需要,适时、适度地招聘、引进优秀人才,加快专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结合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的需要,多渠道、多形式聘请校外行业专家、高校知名学者充实教师队伍,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合作、团结协作、老中青梯队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4、实施项目管理

对经学院遴选确定的特色专业实行项目管理,对特色专业负责人实行目标责任制。院级特色专业建设周期为1年,实行每年申报立项,中期阶段评估,期满总结验收的管理程序,确保特色专业建设总目标的实现。

 

 

 

 

 

 

 

附: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评价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

指标

等级标准

等级

A

B

C

D

1.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

1.1专业特色

省内高职院校中特有(或少有)的专业,能主动适应陕南、陕西及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和企业、行业发展的需要,且能跟踪市场需求变化;

9

8

7

6

1.2专业定位与办学思路

建立了有社会用人单位相关人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用人单位参与了专业基本建设和其他各教学环节,在学院与企(行)业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

9

8

7

6

1.3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

1.科学可行的本专业建设规划,建设目标明确,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得力,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本专业建设能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发展;

3.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充分体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过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8

7

6

5

2.教学基本条件

2.1教学团队

1.1名专业带头人,3名以上骨干教师,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要求,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达到50%以上,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教师达20%以上;

2.专任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较强;

3.有一门以上院级精品课程;

4.有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措施,形成实践技能课程和顶岗实习主要由兼职教师讲授和能工巧匠指导的机制。

8

7

6

5

2.2实践教学条件

1.初步建立了具有模拟(仿真)条件和真实职业氛围的院内实训基地,管理规范,运行良好;

2.教学仪器设备能基本满足需要,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经费投入有保证;

3.校企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基本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9

8

7

6

2.3教材与图书资料

1.有科学合理的教材选用制度,选用水平较高的新时期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2.有一定数量体现“工学结合”的自编教材或讲义;

3.本专业图书资料充足,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7

6

5

4

3.教学改革与管理

 

3.1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1.能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某一方面进行了探索

4.专业课程有50%以上采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等方式;

5.有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50%

9

8

7

6

3.2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1. 有教研教改计划,积极组织集体教研活动;

2.专业教学基本文件齐备,管理制度健全,并能执行;

3.有教学督导机构并对教学进行了经常性的有效督查;

4. 建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9

8

7

6

4.人才培养质量

 

 

 

 

 

 

4.1基础理论、职业能力培养

 

1.学生的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2.毕业生85%以上能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科技文化活动和各项职业能力竞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4.随机调查本专业学生,对教学满意度80%

8

7

6

5

4.2毕业生就业与社会声誉

 

1.近两年录取新生平均报到率90%近两年毕业生当年年底平均总体就业率85%

2.近两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80%

8

7

6

5

5社会服务

5.1产学结合

 

1.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专业指导委员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2.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技术应用与服务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利用专业资源优势,根据社会和企业需要,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

9

8

7

6

5.2对口支援

 

与两所以上其它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开展合作与交流

7

6

5

4

 


关闭窗口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处  ICP备案号:陕ICP备06001102号

您是本站的第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