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要求,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材质量,充分发挥教材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教材是指导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和教育目标实现。加强职业院校教材建设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教材建设的有关要求,着力加强和改进教材规划与管理,全省职业院校教材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一是始终坚持教材建设的正确政治方向,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明显。二是职业院校教材管理体制机制日益完善,省教育厅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加强统筹指导,中高职教材衔接贯通体系初步建立,教材门类日臻齐全,基本适应了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三是教材质量不断提高,教材建设融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适用性于一体,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规划教材,一批具有区域或专业特色的优秀教材,为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现阶段我省职业院校教材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地方、部门和职业院校对教材建设重视不够,制度不全,管理不严;教材在编写、出版、选用等环节审核监管缺位,教材编写随意,出版门槛较低,选用秩序较为混乱;省级层面教材建设规划性不足,论证、指导尚不到位。当前,在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的理念和育人模式的深刻变革,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把教材建设作为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全面提升教材建设能力,推动我省职业院校教材建设整体迈上新台阶。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全面加强职业院校课程教材建设,努力适应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西部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要求,为增强广大职校师生“四个自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充分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牢牢掌握党对教材建设的领导权,确保职业院校教材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2.坚持育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适应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注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想观念、理想信念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坚持服务地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立足陕西,对接区域主导产业,建设既充分体现共性要求又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教材体系,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4.坚持统筹管理。加强党的领导,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统筹管理、分类指导。在国家教材委员会的统筹和领导下,注重整体规划,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国家、省、市、县(区)、学校分级管理责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教材建设合力。
(三)建设目标
经过努力,到2022年,我省职业院校教材建设全面加强,目标性、规划性、规范性更加凸显,教材更具职业教育类型特点,更加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育人功能显著增强,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体制基本健全。党对教材建设的领导全面落实。分级分类管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教材建设体制基本形成并有效运行。教材建设规章制度更加健全完善,管理规范有序。
——体系基本完备。思政课课程教材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衔接。以国家统编和规划教材为主体、地方特色教材为补充的职业院校教材体系更加完善,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教材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质量显著提升。学校使用教材充分体现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充分反映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最新成果,紧密对接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更好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师生对教材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党对教材工作的统一领导。在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领导和指导下,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省、市、县(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党委(党组织)教材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教材重大问题分析研判、重点任务研究部署、关键环节把关监管机制全面形成。各级党组织严格管理和监督教材建设规划、教材编写出版、教材推荐选用等各个环节,确保教材充分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充分反映改革发展最新成果,实现教材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始终紧密对接产业发展,始终充满蓬勃发展的活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党对职业院校教材工作的领导纳入党委书记(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履行职责述职考评,形成常态化机制。
(二)建立分级负责的教材管理体制。强化职责分工,细化落实省、市、县(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的管理职责。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面落实国家关于职业院校教材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政策,组织、指导和监督国家统编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的选用使用,负责省级规划教材的规划和建设,制定有关教材编写、审核、选用等管理细则,指导职业院校编写高质量教材,指导市、县做好教材使用、培训等工作。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职责明确相应内设机构负责教材相关工作,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所属职业院校教材使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重点加强教材使用情况的监管。职业院校建立党委(党组织)领导的专门工作机构,负责做好教材选用和评价监督,组织优势力量,牵头或参与编写特色学科专业的国家或省级规划教材及确属必要的校本教材。
(三)强化教材建设统筹管理。完善职业院校教材编写机制,发挥有关部门、行业组织、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机构、教科研机构、行业领先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各自优势和工作积极性,形成教材建设合力。统筹利用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支持职业院校教材建设,鼓励职业院校、教科研机构等单位组织高水平专家牵头或参与编写高质量教材。落实国家和省级教材奖励制度,加大对优秀教材的支持。把教材建设作为职业院校学科专业评估、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内容,纳入我省高职“双高计划”、中职高水平示范校及“双提升”等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学科专业建设统筹考虑。
(四)实行教材分层规划。支持、鼓励省内有关单位积极参与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省教育厅定期转发国家规划教材建设指南,包含建设种类、编写要求、遴选方式等,为参与单位组织编写提供规范、创造条件。在国家规划教材之外,省教育厅牵头,联合各方力量,重点围绕体现区域特色的公共选修课程和国家规划教材以外的专业课程教材,制订省级教材规划,鼓励有关单位(尤其是高水平职业院校、教科研机构等)积极承担省级规划教材建设,打造精品教材。在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职业院校可根据本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实际需要,补充编写反映自身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
(五)明晰教材编修依据。改进职业院校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设置,全面落实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历史课程的要求,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劳动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依据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吸收优秀的产业文化,将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质量意识培育充分融入省级规划教材和校本教材编修之中。指导职业院校根据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对课程教材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制(修)订好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课程教材紧密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产业需求,对接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
(六)规范教材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教材和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属于国家统编教材,实行一标一本,统一编写、统一审核、统一使用,任何学校和单位不得在国家统编教材之外编写相应学科教材、使用非统编教材。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必修课程教材及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原则上必须使用国家规划教材,国家规划教材目录中没有的教材,优先在省级规划教材中选用,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目录中均没有的教材,可选用校本教材。省教育厅定期发布国家和省级规划教材目录和选用指南。
(七)对接区域主导产业建设专业课程教材。建立健全职业院校教材内容及时更新修订制度,及时吸收行业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逐步规划编写一批充分对接陕西主导产业、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精品专业课程教材,加快教材更新步伐。组织进入“双高计划”职业院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艰苦行业、特种行业、民族传统技艺等领域,集中优秀教师、工程师、技师等优势力量编写一批培养紧缺人才急需的专业课程教材,不断丰富教材种类,完善教材体系。通过专项支持、征集遴选等方式,推进校企合作,调动学校、行业企业积极性,推出一批新型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和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教材。职业院校可根据人才培养实际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引进体现国际产业标准、先进技术和先进教学方法的教材。依托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机构和教科研机构,发挥教材建设审核专家作用,定期对全省各地、各职业院校进行教材使用情况抽检并公布结果,促进教材编写和使用不断更新,及时淘汰不合格教材。
(八)指导编写一批地方特色校本教材和辅助性读本。指导、规范职业院校根据人才培养实际需要补充建设具有自身专业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高水平校本教材。在严格遵守相关政策规定的基础上,组织职业教育课程专家和具有实力的职业院校编写反映国家意志、体现地方特色的职业院校党史国史地方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公共课程教材辅助性读本,加强价值引导、提升文化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支持引导开发建设立体式新形态教材和数字教材,创新教材呈现形式和应用模式。
(九)健全教材审核奖惩机制。坚持凡编必审、凡用必审,严格按照《陕西省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实施细则》要求落实教材审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材监测反馈机制,充分发挥一线教师、学生、教材编写单位和专业机构等在教材使用跟踪、分析、评估中的作用,依据使用反馈意见,补充缺漏内容,更新陈旧内容,丰富表述不充分内容,及时更新教材,淘汰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教材。对育人效果显著、易教利学、师生评价好的优秀规划教材和地方特色教材定期进行表彰奖励,推动精品教材建设和使用。
(十)定期发布教材推荐选用目录。省教育厅牵头统一组织,国家职业院校教材重点出版单位、省级出版管理部门和教材发行站点、教科研机构、职业教育课程教材专家、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人员、一线教学人员共同参与,定期审核职业院校教材目录,定期公开发布教材推荐选用目录。依托教科研机构、有关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课程教材专家,根据职业院校课程教材开发要求,每年确定一批省级重点规划教材编写项目,发布职业院校省级重点规划教材编写指南。依托省教育厅综合信息平台,建立全省职业院校教材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公布国家、地方和学校教材目录等信息。
四、保障措施
(一)建设职业院校教材编写审核骨干队伍。坚持培养和培训并举,推荐、遴选一批职业院校课程教材建设专家、教科研机构课程专家、行业企业专业技术骨干、长期从事职业院校课程教学一线教师等组建陕西省职业院校教材编审团队,加快打造一支立场坚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学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教材编审队伍。加强教材编审人员培训,完善分级培训体系,负责对省级规划教材、校本教材编审人员进行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全覆盖。
(二)构建教材编写配套资源平台。建立教材编写辅助资源库,收集整理各学科教材编写的优质材料,为编好教材提供基础性支撑。征集、遴选、建立统编教材使用辅助资源库,整合优化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材使用效果。建立教材研究资源库,收集国内外教材和教材研究成果,为提高教材编修质量提供参考。经所在单位党组织审核同意,教材编写人员可申请进入资源库查阅使用相关资料。
(三)实行教材使用全员培训。落实国家抓示范、省级抓骨干、市县抓全员、校级抓教研的教材使用培训工作机制。重点围绕提升教师铸魂育人能力,全面加强职业院校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培训。加强教材使用培训机构建设,依托教科研机构、职业院校等健全教材使用培训网络,保证培训对象全覆盖。全面实行新编教材使用前培训制度,确保新编教材投入使用前完成任课教师全员培训。在省级教师培训项目中设立教材使用培训专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教材使用交流、重点难点问题研讨研修,加强国家规划教材使用培训与推广,不断提高教师用好教材的能力。
(四)提高教材建设经费保障水平。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按照国家规定落实教材建设相关经费,加大统筹力度,将教材建设纳入预算予以保障。省教育厅支持省级规划教材编写开发、职业院校新兴和小众专业教材编写,以及精品专业课程教材建设遴选推广,对职业院校优秀教材予以奖励。职业院校应采取以奖代补的机制和办法支持教材建设。教材编写、出版单位应加大投入,提升教材质量,打造精品教材。鼓励社会资金支持教材建设。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教材建设规划的组织实施,把教材建设规划实施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协调机制,明确教材规划建设任务责任主体,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及时研究解决教材规划建设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举措落到实处。
(二)强化督促检查。建立教材建设规划实施年度报告、检查、总结制度。将教材规划建设尤其是国家统编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选用,省级规划教材编写、审核、出版、选用,地方特色教材和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等创新性教材编写、审核、出版、使用等作为重点内容,纳入教育督导范畴,加强对教材建设规划实施督导检查,认真督查任务落实情况,及时发现教材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三)注重宣传引导。加强对教材建设规划实施的宣传,加强国家教材管理政策的宣传,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校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辐射作用,带动规划实施整体水平的提升,为职业院校教材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来源:陕西省教育厅